您聽過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嗎?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緊張,截至7/18為止國內目前已有1426萬人通報,428萬人確診新冠肺炎!但在其他國家長新冠的案例仍持續累積中。
什麼是長新冠?
感染4周以內的仍屬急性期,4~12周屬於之前感染後留下的器官發炎症狀,超過三個月仍有相關症狀就可定義為新冠肺炎後遺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
感染4周以內的仍屬急性期,4~12周屬於之前感染後留下的器官發炎症狀,超過三個月仍有相關症狀就可定義為新冠肺炎後遺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
為什麼會有長新冠?
跟病毒感染後造成的免疫破壞,組織器官功能的喪失,自體免疫的過度活化有關,有點像在颱風(新冠感染)時造成的強烈破壞,會在颱風離開後造成土石坍方及周邊淹水,這樣會讓身體仍有想要排除積水的動作,我們在醫學上也會稱之為過度敏感。
臨床觀察
確診者康復後最常見的後遺症是倦怠(47%),呼吸困難(32%)、肌肉酸痛(25%)、咳嗽(20%)、頭痛、關節痛、胸痛、嗅覺味覺的喪失、腹瀉,其中確診康復後通報的症狀高達9種,包括呼吸道、掉髮、紅疹、憂鬱、焦慮、失眠、心悸、胸痛,還有先前出現的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
47% 倦怠或頭重頭昏(午後倦怠感比以前明顯,難以集中精神)
32% 呼吸困難胸悶氣短(講話多會覺得需要深呼吸 或是一樣的工作量,過去不覺得負擔,現在卻會有點喘)
25% 肌肉痠痛
20% 咳嗽:同步控制過敏,治療效果更好!
腹痛腹瀉:新冠病毒會攻擊腸道的ACE受體,造成腹痛腹瀉! 這段期間更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上火的食物,避免造成腸胃的負擔
長新冠的治療
目前仍是以症狀治療為主,亦可以營養、復健、中醫的方式介入。
消炎止痛:可以使用消炎止痛消腫的藥物來減少腫脹感,很多人形容這可是痛到連吞口水都需要勇氣!
抗組織胺:減少分泌物的產生,避免鼻涕倒流後產生的咽喉刺激
鎮咳:使喉嚨去敏感化不會越咳越腫,越腫越咳
化痰:使鼻涕及痰液變稀,蓋在受損敏感的喉嚨黏膜上方,就不容易再咳咳咳。一般我們常以愛克痰發泡錠或孩子用的小鳥粉,痰止(預防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化痰藥)來幫忙。
氣管擴張:可以打開氣管,讓吹到冷風或講話就敏感的喉嚨更不容易咳咳咳。
長新冠控制過敏好的更快
臨床發現,同步控制過敏才能從上呼吸道的過敏反應理掙脫出來,比如本來就有過敏體質的人,感染後咳嗽的時間會拉長(平均3-4 周);反觀沒有過敏的人,幾乎好了就不咳了!若在容易過敏大發作的下雨日,剛好感染新冠病毒,幾乎後期都容易氣管炎,因此還需要同步控制過敏才不會一直咳咳咳。
建議過敏者把手上有的噴劑們未來一個禮拜內按時用,讓已經敏感的黏膜去敏感化才會好的更快。
持續觀察追蹤病人資料
然而,根據定義長新冠都是在感染後三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且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才能診斷。台灣大約是五月疫情爆發,所以可能要再多觀察幾個月才能有更多資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