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今天進診間,走路姿勢怪怪的,連椅子都不敢坐下。醫師看了看過去病例,心裡已經有譜,只待黃先生苦得不能再苦的道來:醫生,我又長疔子了>"<
你是不是也很常聽到人說疔子? 好像還有聽過一個也很常跟疔子混淆的疾病:粉瘤?
雖然這些皮膚問題在急性處理上處置可能大同小異,但是根本原因可是不同,
疔子? 釘子? 粉瘤? 總是傻傻搞不清楚@@ 今天 我們來搞明白!
困擾著黃先生的疔子是什麼呢
疔瘡的台語又名疔仔,就好像釘子釘在身上一樣,特別是當長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如大腿內側、背部、屁股等位置,那真的是苦到說不出話來。
疔瘡,是許多的毛囊發炎侵犯到其他皮下組織,若再嚴重一點向外向下侵犯到皮下脂肪就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與粉瘤不同,疔瘡的位置不固定、跑來跑去、不定點,有時可能在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吃精緻飲食油煎炸多時,刺激毛囊油脂過度分泌阻塞發作,這種在吃點口服藥物緩解發炎反應並注意生活作息即可。
俗稱粉瘤的表皮囊腫又是?
粉瘤,是醫學上的表皮囊腫~ 它是一種表皮細胞增生的疾病,可能由於平時皮膚發炎而過度增長出一個向下的袋子,表皮就會開始不停的往內堆積角質。 大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會往內長髒東西的水袋(看圖DE),平時相安無事,如果擠弄造成發炎,有時會髒東西外洩導致周圍發炎,就會開始紅腫疼痛困擾生活。
摘自Overview of epidermoid cyst,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Open Volume 6, 2019, Pages 291-301
由於粉瘤是增生的疾病,可以發現它長出的位置幾乎是固定的,平時也許可以感覺到小小顆的部分和平共處,但在急性發炎期的紅腫熱痛可是會非常的不舒服,除了口服藥物殺菌消炎止痛,醫師也會評估狀況做切開引流的處置,排出膿與細菌並加速感染復原的狀況。然而常常發炎感染的人也因反覆的發作不堪其擾,諮詢有無一勞永逸的做法,而答案是有的!
我們可以在發炎控制好的狀況下轉介外科醫師並安排粉瘤切除手術,把囊袋清除以後再縫合,上面這張圖就是把囊袋取出的樣子。而有時,在急性切開引流時,有時也會意外擠出囊袋來!
生活作息好,皮膚困擾沒煩惱
不管是上述哪種皮膚的問題,衛教的重點跟原則都相同,盡量清淡的飲食、不吃容易上火的食物,調整生活型態保持規律,搭配上醫師的治療與處理,就會好的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