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兒童成長門診預約制流程說明


前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遺傳內分泌專科卓芷伊主治醫師除了在立康南勢診所一般兒科門診外,每周一早上及周五晚上增設兒童成長特別門診,提供身高及性早熟等內分泌相關問題的諮詢及治療。

諮詢項目
性早熟(女孩初經太早、胸部發育過早;男孩長鬍鬚、提早變聲)
身高諮詢(身材矮小)
生長遲緩(體重低於同齡)
體重過重(兒童肥胖)
其他(內分泌問題,遺傳問題,  生長激素使用)

兒童有性早熟或長高問題,可利用特診時間前來,
這個特別門診採取自費預約制,已填寫預約表單的家長,請留意手機,我們將會與您聯繫。


自費特別門診的價值

為什麼成長門診要自費呢?

1. 為提升諮詢的品質,保留充分的時間給您並給予更完整的評估計畫及說明。

2. 孩童在未必有疾病的狀況下,不屬於健保給付的範圍。但我們仍在健保有限的規範外,希望能提供更全面的飲食營養評估、檢驗項目及治療建議,以期最大化孩童的成長潛力。

3. 與合格檢驗所合作、及鄰近的骨科診所合作檢查、可當下在診所抽血檢驗,不須奔波。

4. 提供專屬預約時段免去大醫院的舟車勞頓,包含後續就近追蹤,也更適合需隱私性、有時間壓力的家庭及孩童。


特別門診流程說明

成長門診採預約制,預約完成之後,請準時於預約時段前來!
時段:週一早診及周五晚診  (請留意您的電話,專人將會與您聯絡)

※ 提醒您,本診所成長特約門診為預約制,預約完成後我們將此時段完整保留給您,請勿隨意臨時取消,或是請先來電更改時間,謝謝您。




第一次看診:

1. 初診-特別門診初診2000元,報到時櫃檯會給成長問卷填寫,需時10分鐘左右,因此請提早報到,避免壓縮看診的品質及其他預約個案的時間。

2. 醫師看診:詳細病史詢問,身體理學檢查與生長評估 (建議是否需照骨齡及抽血檢驗)

3. 抽血當下即可安排檢驗,不用奔波,檢驗項目比照醫學中心完整性,一應齊備;有需要照骨齡者,至鄰近的【埔心永美復健聯合診所】照手部骨齡X光,並依照下次約診時間拿骨齡的片子. 回診給醫師判讀與說明。

4. 安排專屬營養師門診:協助分析孩子的飲食狀況,計算攝取熱量、脂質、蛋白質及鈣質

👪複診:

1. 複診-特別門診複診1000元 (內含抽血報告解釋,骨齡判讀) ,若醫師有請孩子照骨齡,請記得拷貝骨齡X光片給醫生講解並討論後續病情治療方向。

2. 醫師親自判讀骨齡及抽血檢驗報告與家長說明診斷並討論接下來的治療

3. 後續定期追蹤-特別門診服務費1000元 (大約一個月需要回診一次, 穩定時才會3~6個月回診)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孩子有發育問題? 來去找成長門診的專家!

 立康南勢診所 卓芷伊醫師撰寫、李亭諪醫師編輯

「醫師我小孩是不是未來會長很矮? 是不是太早發育了?預估身高大概多少? 」
「醫師我小孩會不會太胖? 胸部會不會太早有了? 」
一見面,門診家長就憂心忡忡的比著孩子提問。
  

這些問題似乎已經醞釀很久,被困擾已久的家長們連珠似的提問出來。沒錯,生長發育是兒童一生中重要的旅程之一,不容忽視,也相信家長們都很關心自己小孩生長發育情形,擔心錯失發育黃金期。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的角色,就是在這段人生重要的成長旅程中,讓遇到問題的家長或孩子,可以提供正確的指引和治療方向以供參考。

相信有預約過的家長都知道,醫院的成長門診常常爆滿,許多家長及孩子常常花費許多的時間及心力看診、檢查,舟車勞頓,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卓芷伊醫師將以豐富的就診經驗,在立康南勢診所提供管道為民眾解答。

在立康南勢診所的成長特別門診,我們將提供以下諮詢項目:
[性早熟]  [身高諮詢]  [生長遲緩]  [體重過重]及 [其他內分泌遺傳等問題] 




以下是常見成長內分泌門診常見的問題,若您覺得有疑似的徵兆,也請至門診就診。

[性早熟]  
性早熟定義是女生 8 歲以前有胸部發育,男生 9 歲以前睪丸明顯變大(>4 ml),或者在女生 8 歲以前和男生 9 歲前生長速度太快(一年超過6 cm) 則有可能是性早熟的跡象。但因現在現代西方飲食文化和COVID-19疫情(1), 我們有觀察到小孩發育時間點比較提早。另外如果女生有10歲以前月經來, 有可能是屬於青春期早發且進展快速,也可考慮帶來評估,避免之後預估身高可能會不如預期的遺憾。

[身材矮小]
如果身高矮小且小於同齡同性別第3個百分位或一年長不到 4 公分需就醫評估, 如要確切知道小孩的身高和體重百分比可以參考國民健康局網站查詢(2)。例如: 滿 6 歲女生如果身高不到 105 公分,男生不到 106 公分則可考慮就醫。至於身高介於 3-10 百分位,如果父母擔心會錯失黃金評估期也可考慮來門診就診。

[生長遲緩]
定義是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的第3百分位,生長遲緩之後有可能會影響身高和頭圍的生長。而造成生長遲緩的原因很多,例如:本身攝取的營養和熱量不足、先天性疾病、內分泌或腸胃道相關問題等,需要醫師的專業評估才能逐步抽絲剝繭得到答案。

[體重過重]
當 BMI (公式:體重(kg)/身高(m)的平方)超過同年齡同性別的第 95 百分位就有達到肥胖標準,可參考衛福部台灣兒童 BMI 標準值(3)。體會過重擔心可能併發新陳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例如: 第二型糖尿病、 高血脂和高血壓等。

以前會有觀念小時候胖不是胖, 但根據研究小時候肥胖之後長大肥胖的機率也會比正常人來得高(4)。所以在小時候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生活作息和運動習慣至關重要。




看成長門診前,我該提供什麼資訊給醫生評估?(筆記下來囉~)

1. 孩童的出生週數及體重、個人病史、藥物史或是有無服用中藥及保健食品

2. 孩童的成長發育狀況: 請攜帶連續兩年的身高體重紀錄(p.s 可跟學校申請或登入健康體育護照)

3. 檢查孩童的身體外觀有無特別之處

4. 孩童平常運動、睡眠、飲食狀況(例如:有無油炸物攝取)及是否環境賀爾蒙暴露(例如: 經常使用一次性塑膠類製品)

5. 爸媽身高和母親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

至於如何能預約上成長特別門診,我們也將在之後的文章為您詳細說明,謝謝您的耐心閱讀,也相信您一定是非常關心孩子的家長 : )

[參考資料]
1.Prosperi S, Chiarelli F. Early and precocious puber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13:1107911.
2. https://health99.hpa.gov.tw/onlineQuiz/child
3.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2&pid=9547
4.Simmonds M, Llewellyn A, Owen CG, Woolacott N. Predicting adult obesity from childhoo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es Rev. 2016;17(2):95-107.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2023 的母親節,想寫給媽媽們,謝謝妳們除了在工作外上還很襯職的扮演多重角色: 一個媳婦、一位太太、一個媽媽。而今天,想請妳扮演妳自己就好。




那些在診間為孩子掉眼淚的媽媽、從拒絕接受過動的診斷到願意去早期療育的媽媽、為生計努力的媽媽,也或是那些在婆媳關係裡面不快樂的婆婆或媽媽,請記得在這個路上妳們從來不是一個人,辛苦了。




今年有太多意外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周圍,有前秒還和女兒一起過馬路現在還在加護病房不知天人永隔的媽媽,也有坐在台中捷運裡被天上掉下來的吊車砸死媽媽心碎的眼淚,這些總讓人覺得人生,充滿著意外,也就是這樣,我們才必須更珍惜當下。




我們藉由醫療這份工作,去認識而去接觸到這些受傷的身心靈,作為醫護人員,我們也許能給予藥物治療疼痛緩解不適,但更多的,其實是給予安慰給予信心,去讓人相信還有希望。

在這個溫暖的五月日,祝福媽媽,也希望媽媽們保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享受一點me time,自己給自己一點獎勵,允許感受也享受被愛。從愛自己重新充電再出發去愛人,Happy mother's day!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糖尿病控制怎麼做? 聽聽專家的意見!


  小兒專科醫師  卓芷伊 醫師 撰寫
立康南勢診所  李亭諪 醫師 校稿




  🙋「醫師,我得到糖尿病但還要工作也只能吃外食,反正吃藥控制就好了,什麼運動和飲食控制對我都太難了啦!」

   😊「沒關係,別太早放棄了,我們一起來努力,這邊可以跟著單子這樣做,另外還有我們專業的健康衛教管理師和營養師可以跟你聊聊.....」

     這些話語常從很多病人口中冒出,甚至帶著有點自暴自棄的狀態,但其實糖尿病的生活控制沒有這麼困難。大家都知道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飲食很重要,但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卻十分困難且常需要持之以恆,尤其是對糖尿病病人而言。




     今年 2023 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以下簡稱ADA) 送了大家一份實用的禮物。針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作息給了以下3個建議:

1. 肥胖糖尿病病人可以減少原有體重有將近15% 
2. 健康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 
3. 社會連結, 例如: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

這邊跟大家介紹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更容易的實踐這些內容並使血糖控制更佳:

1. 飲食方面: 
    建議每1000千卡(kcal)食物攝取至少14克纖維(fiber),並建議少攝取加工和含糖食物,可多吃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例如:蘆筍、韭菜、花椰菜、蘿蔔等。這個很難在實務上換算,大家可以簡單記多吃這些蔬菜,即使外食也是可以考慮多加食用。
   另外可以多攝取富含長鏈n-3脂肪酸例如:魚 、堅果類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2. 運動方面:
   每周運動>150分鐘,盡量是有大肌肉或韻律運動,或者每周>75分鐘, 一周三次運動,盡量不要有超過連續兩天不運動。伸展運動也很重要,例如:瑜珈和太極拳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度和降低血糖指數。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每天多走路500步,可以降低心血管重症風險。

3.睡眠方面:
   盡量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規律且時數須 6-8小時。如果是值夜班的人該怎麼辦呢?不外乎把握三點原則:
a.盡量吃健康食物,像是多吃全穀類、蔬菜、奶和蛋白質等
b.多運動 
c.按時服用藥物




以上根據2023 年ADA ,筆者為大家製作中文版簡易的圖表,可以供大家參考:
給自己一點信心,今天開始跟著專家提供的這些小撇步,
糖尿病友們也可以保持得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