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長新冠(long covid),我們的臨床觀察


您聽過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嗎?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緊張截至7/18為止國內目前已有1426萬人通報,428萬人確診新冠肺炎!但在其他國家長新冠的案例仍持續累積中。

什麼是長新冠?
感染4周以內的仍屬急性期,4~12周屬於之前感染後留下的器官發炎症狀,超過三個月仍有相關症狀就可定義為新冠肺炎後遺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

為什麼會有長新冠?
跟病毒感染後造成的免疫破壞,組織器官功能的喪失,自體免疫的過度活化有關,有點像在颱風(新冠感染)時造成的強烈破壞,會在颱風離開後造成土石坍方及周邊淹水,這樣會讓身體仍有想要排除積水的動作,我們在醫學上也會稱之為過度敏感。

臨床觀察
確診者康復後最常見的後遺症是倦怠(47%),呼吸困難(32%)、肌肉酸痛(25%)、咳嗽(20%)、頭痛、關節痛、胸痛、嗅覺味覺的喪失、腹瀉,其中確診康復後通報的症狀高達9種,包括呼吸道、掉髮、紅疹、憂鬱、焦慮、失眠、心悸、胸痛,還有先前出現的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 

47% 倦怠或頭重頭昏(午後倦怠感比以前明顯,難以集中精神)
32% 呼吸困難胸悶氣短(講話多會覺得需要深呼吸 或是一樣的工作量,過去不覺得負擔,現在卻會有點喘)
25% 肌肉痠痛
20% 咳嗽:同步控制過敏,治療效果更好! 
腹痛腹瀉新冠病毒會攻擊腸道的ACE受體,造成腹痛腹瀉! 這段期間更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上火的食物,避免造成腸胃的負擔

長新冠的治療
目前仍是以症狀治療為主,亦可以營養、復健、中醫的方式介入。 
消炎止痛:可以使用消炎止痛消腫的藥物來減少腫脹感,很多人形容這可是痛到連吞口水都需要勇氣!
抗組織胺:減少分泌物的產生,避免鼻涕倒流後產生的咽喉刺激
鎮咳:使喉嚨去敏感化不會越咳越腫,越腫越咳
化痰:使鼻涕及痰液變稀,蓋在受損敏感的喉嚨黏膜上方,就不容易再咳咳咳。一般我們常以愛克痰發泡錠或孩子用的小鳥粉,痰止(預防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化痰藥)來幫忙。
氣管擴張:可以打開氣管,讓吹到冷風或講話就敏感的喉嚨更不容易咳咳咳。

長新冠控制過敏好的更快
臨床發現,同步控制過敏才能從上呼吸道的過敏反應理掙脫出來,比如本來就有過敏體質的人,感染後咳嗽的時間會拉長(平均3-4 周);反觀沒有過敏的人,幾乎好了就不咳了!若在容易過敏大發作的下雨日,剛好感染新冠病毒,幾乎後期都容易氣管炎,因此還需要同步控制過敏才不會一直咳咳咳。
建議過敏者把手上有的噴劑們未來一個禮拜內按時用,讓已經敏感的黏膜去敏感化才會好的更快。

持續觀察追蹤病人資料
然而,根據定義長新冠都是在感染後三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且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才能診斷。台灣大約是五月疫情爆發,所以可能要再多觀察幾個月才能有更多資料~

視訊確診/診療看這邊(加我們好友吧)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懷孕中發現血糖高怎麼辦? 聊聊姙娠糖尿病



感謝臺大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李弘元教授演講,他是台灣研究姙娠糖尿病的權威,這次對於美國糖尿病學會 2022 年新的指引中diabetes in pregnancy來介紹:

1. 婦女若有計畫要懷孕,或有高風險(如肥胖、家族史等)都應該篩檢是否有未診斷出的糖尿病

2.  第一次產檢即建議檢驗血糖,(建議在第15周前)





在媽媽第一次產檢就發現有糖尿病(> HbA1C:5.9%)發生母體子癲前症、出生後寶寶有新生兒低血糖住新生兒加護病房、巨嬰、剖腹產產傷的盛行率也會比正常媽媽高,因此懷孕期間藥物治療、營養控制、生活型態調整的角色更顯重要。




孕前診斷會建議控制在6.5%內,懷孕中則建議不要高於6%,媽媽在懷孕期間血糖一天建議檢驗四次,以達到更好的控制與自覺。另外台大教授也提到懷孕中的媽媽三酸甘油脂較高,因懷孕期間盡量不使用降血脂藥物,採生活型態調整,這個階段營養門診的諮詢更顯重要!




研究顯示控制良好的血糖可以讓寶寶出生後住加護病房的比例降低即住院天數,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胰島素的治療外也在新的指引中加入對飲食及運動的建議,並增加著墨篇幅,強調生活型態調整!







研究顯示姙娠糖尿病的孕婦生產完後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因此也建議在生產後1~3年後依照風險因子追蹤,達到健康預防的效果!


更多糖尿病資訊看這邊~最新糖尿病照護指引筆記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最新糖尿病照護指引筆記


學而不進則退,周末研修精進知識,並提升、增加團隊照護病人的能力以下是整理台灣糖尿病學會課程對於 美國糖尿病學會(以下簡稱ADA) 2022 年最新版資訊進行的重點修正
建議35歲開始即可檢驗糖尿病(過去是40歲),若檢查正常也建議3年追蹤一次
在姙娠糖尿病指引部分也建議可在孕前先檢驗並提早在第一次產檢即檢驗糖尿病





對於青少年糖尿病,18歲以上肥胖者,小於8.5%開始使用metformin,若大於8.5%也會建議先把metformin提升到每天2000mg,並考慮加入0.5 unit/kg 的胰島素使用,同時間確認GAD antibody,因為研究發現青少年糖尿病常併有第一型糖尿病或自體抗體的問題,其胰島素細胞下降速度很快,未來使用胰島素的機會很大。




過去對於metformin的治療,過去都是首選用藥,新的指引重新強調在剛開始對於病人就有需求、共病的評估,每3~6個月沒有達標包含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都要及早調整







SGTL2抑制劑對於蛋白尿的治療功效有提升器官保護的表現,若可減少30%的蛋白尿即可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
另外對於GLP1 RA,對於減重的效果更加提升複方藥(GLP1 RA合併SGLT2抑制劑)的角色,除了它優秀的降糖效果外,還有器官保護等雙重功效。






最後的總結:早期檢驗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優秀的控糖除了新型的藥物使用外,還有其他生活型態的調整與應用。然而臺大醫院內分泌科教授最後也提到,在目前健保現行指引因財政考量無法同時使用效果好的藥物,但在器官保護的考量下,他也會建議病人自費以增加控糖效果。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大隻雞慢啼? 語言發展遲緩有關係!


兩歲的小強是家中的長孫,爸媽因為白天要工作請阿公阿嬤照顧,備受寵愛的小強只要一比食物連話都不需要說,萬能阿嬤就會幫他準備好送到嘴巴,直到帶去打疫苗時,診所醫師要小強說"謝謝"時,才聽到家人說小強只會發出"阿阿"的聲音,講話比一般同齡的孩子還要慢,於是建議家長帶小強到醫院請復健醫師評估後建議接受語言治療。

語言發展遲緩跟隔代教養或外配家庭有關嗎?

很多家長到診間都會有這個疑問,但從兒童心智發展來看,語言刺激是重在日常生活的語言給予,我們鼓勵主要照顧者用他最流利的語言來和孩子講話,不管是台語,東南亞家鄉話,原住民語等都可以,而不侷限於”中文,國語”。然而發展遲緩孩子的照顧者中不少隔代教養的長輩,並非過往七八十歲的老長輩,而是五六十歲的年輕長者,大人本身的語言都沒有問題,外配媽媽和家鄉姊妹講家鄉話也很流利。

然而不少主要照顧者是誤會孩子小所以不用特別和孩子講話,或者都用較簡單的疊字或短詞等和孩子說話,和是否是外配家庭或隔代教養,從許多研究來看並沒有直接關連,也就是說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只要多和孩子講話,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就會減少

語言發展里程碑

零歲到一歲半




肚裡的寶寶在媽媽懷孕時就會開始聆聽周圍的聲音。出生後到三個月,寶寶會開始察覺環境的聲音並產生反應。父母常以孩子是否會說話當成
瞭解語言能力的判斷方式,然而人類是透過模仿「聽到」的聲音來學習語言,因此應該先檢測孩子能不能聽到聲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面時,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製造較大的聲響,看孩子是否對聲音產生反應。

四、五個月時,孩子發出的聲音開始多樣化,會發出沒有意義的「巴」、「答」的聲音。十個月到一歲半間,孩子出現第一個詞彙:常是接觸最多、對孩子而言最有意義的詞,如:
「爸爸」、「媽媽」。由於可不用哭泣就能吸引父母的目光,孩子會開始喜歡模仿他人說話。孩子這時口腔功能在發展中,父母只需關注孩子是不是愛說話,即使口齒不清也無妨。

一歲半到三歲





一歲半時,孩子學習速度加快、詞彙量快速增加,這一時期稱為「命名大爆炸」。到了兩歲,孩子會將曾經說過的詞彙組合在一起,但還無法構成完整的句子,如:希望爸爸拿東西給他時,孩子會說「爸爸拿」,而不只是拿。兩歲半到三歲,句子內容會慢慢更完整,長度也會增加。

以上的年齡應有語言能力,只是研究的統計值,每個孩子先、後天條件不同,語言能力發展不一致,只要依循發展歷程,即便較慢學會說話,父母也別太擔心。孩子語言能力發展順利與否,很大一部份取決於父母說話、陪伴與互動的頻率,語言存在的目的是「溝通」,少了可以用語言溝通的對象,孩子就不想說話了。溝通是孩子語言進步的動力,孩子要想學會說話,父母可不能偷懶。




語言營養 language nutrition

嬰幼兒語言發展慢,會影響日後上小學後的學業成就,繼續影響成人階段的最高學歷,也就是社會成就。然而,語言發展可能是目前醫療中較少被關注的,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觀念和教育方式,讓孩子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語言刺激。
立康南勢診所也會藉由在每次幼兒預防進行接種身體健檢時,將語言營養 language nutrition 納入0-3歲衛教的重要項目。




提醒您,孩子還是不說話怎麼辦?

一歲前孩子若對較大聲響沒有反應、避免與人接觸目光、不會呼叫父母;二歲前不會說話、無法聽懂單一指令、指認常用物品/圖片有困難、無視叫喚;三歲前無法連續說出兩個以上的詞彙、不會回答簡單的問題、語意不明,要注意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

若您不清楚孩子的語言發展情形,您也可先帶至診所評估,有需要醫師會為您轉診至醫院復健科評估

幼兒專責醫師是什麼?


門診時刻表在這裡